毛体“黄帝陵”远胜于郭沫若、蒋中正题写“黄帝陵”! 数量级不同

杏耀

你的位置:杏耀 > 新闻资讯 > 毛体“黄帝陵”远胜于郭沫若、蒋中正题写“黄帝陵”! 数量级不同
毛体“黄帝陵”远胜于郭沫若、蒋中正题写“黄帝陵”! 数量级不同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18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这个暑假你去黄帝陵了吗?去过的朋友,一定会有一种自豪感,为能够成为华夏子孙而骄傲!也相信,即使你没有去过,也一定从网络上了解过黄帝陵。

无意中看到网友朋友采用“毛体”的形式题写了“黄帝陵”三个字,一上眼,就被这种恢弘之气所震撼到,没曾想,虽然不是伟人的亲笔题字,但是,采用“毛体”书写,一样能够展现出这种大气感。

这三个“毛体”字,整体上是非常和谐的,并且,我们也看到,在书写上,主打了方笔的形式,众所周知,在我们熟悉的“毛体”中,是很少能够看到这种方笔现象的。

其实,我们清楚一点,那就是伟人早期的书法,多使用方笔,而后期成熟的“毛体”就多表现圆笔的笔法特点。

不仅笔法上特别,而且你会发现,线条上的对比感,却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样明显,整体上表现是比较均匀一些的。

不过,这里的线条,却始终有一种刚劲的感觉,相信,对你也会产生一种触动的,不是吗?

这三个字,也将这种斜中求正的思想表现的十分完美,倾斜度足足有三十度之多,并且,你也会发现,尤其是左右结构的字迹,更加能够突出一种强烈的势感。

最后一个字“陵”字,左边不仅写的简省,而且你会发现,左右两个部分,层次更加分明,同时,你也会发现,这种错位的排版,更加突出了一种视觉冲击力。

这三个字,虽然不是伟人亲笔题写的,但是,那种气象依然存在,让人佩服,也让人喜欢,众所周知,郭沫若和蒋中正,分别都亲笔题写过“黄帝陵”。

从整体上看,这幅作品,远比郭沫若和蒋中正亲笔题写的“黄帝陵”要耐看的多,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,不是吗?

其中,郭沫若题写的“黄帝陵”三个字,也是争议性比较大的,这三个字,将这种姿态的特点,表现的比较到位,有个性表达。

但是,也正是因为如此,很多朋友说这三个字的题写,郭沫若没有体现出一种庄重感,却表现出一种曼妙的姿态。

乍看,这三个字,还是非常潇洒的,而笔墨上,也是非常浓重的,但是,在表现这种端庄大气上,感觉是不够的。

而蒋中正亲笔题写的“黄帝陵”,虽然在庄重感上,表现的比较足,但是,却缺乏一种灵动感,表现的比较机械,比较呆板。

蒋中正笔下的这三个字,在造型上,虽然比较特别,都表现出一种很高大的状态,这种造型的特点,乍看,是比较有时间冲击力的,但是,仔细看,却更加突出了一种呆板感。

线条上,也表现出一种刚硬感,没有弹性和韧劲,这是很僵硬的线条,反而就有一种违和感,相信,你看到后,也会有自己的一番感想的。

不过,对比“毛体”“黄帝陵”和郭沫若蒋中正亲题的“黄帝陵”,笔者认为,郭沫若和蒋中正所题,根本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,无法媲美。

对于笔者的看法和见解,不知道,你是否认可呢?还请各位看官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,分享自己的观点。

你的每一次爱心的点赞和转发,都是对笔者的一种肯定,更是一种认可,希望你能够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笔者,鼓励笔者,一同努力,为弘扬“毛体”书法,做出自己的积极的贡献。



Powered by 杏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